2025高雄春天藝術節 Kaohsiung Spring Arts Festival
「誰把高雄變大了?」──高雄設市百年特展
鐵道復駛:濱線啟程
藍寶石大歌廳《秀場傳奇》故事展
葉宸君印象最深刻的童年,是父親喜歡把庭院種滿五顏六色的鮮花,從那時起她的童年增添了許多色彩,比如冬天的花有哪些種類?春天的花是什麼?在夏天季節白天可看到許多蝴蝶、蜜蜂及小瓢蟲在花園裡飛來飛去,群蝶飛舞的深刻印象讓葉宸君看了很興奮、喜歡。 民國70年結婚,丈夫從事繪畫教學,葉宸君空暇之餘會去開辦的畫室幫忙,看見許多國中小在職校長、老師來學油畫,他們的成果讓她好感動,心想大家大老遠的來學繪畫,自己如果沒有參與學習,以後和丈夫會背道而馳、沒話可說,於是毅然決然跟丈夫說喜歡油畫的感覺,也想學畫畫! 當時葉宸君種了許多玫瑰花,丈夫就說去剪一朵玫瑰插在透明玻璃杯開始畫鉛筆素描。由於丈夫的耐心鼓勵,讓她更有信心,就一頭栽進去繪畫的世界裡。葉宸君的公公也是從事美術教育的國小老師,每次看到葉宸君的畫作都會說好棒!繼續!讓她很開心及更有信心,每天晚上忙完了就從八點開始畫,幾乎畫到凌晨,真的渾然忘我,都不感覺疲憊,越畫越有感受。 葉宸君認為畫圖能夠整理思緒、反省自我,更可貴的是內在覺醒,能夠更清楚自己在做什麼,達到感官與內在的平衡。她體會到「靜」得下是一種享受「單獨」的可貴,與自己內在的小孩溝通成長,能夠畫自己心靈世界所傳達的訊息,是一種享受與幸福,感受它的真善美是如此的清徹美好,彷彿從內在喚醒真正的自我,是那麼的舒適、平和,每完成一幅創作是那麼喜悅和滿足,只要動筆去感受、去突破,又是一種新的契機。
台大歷史系畢業投入補教業三十多年,民國100年陳芮蓉因緣際會拜林端姮老師學習書法,一年半後啟蒙於水墨花鳥專家蕭屏妮老師,民國107年水墨山水啟蒙於黃榮德老師,數年前又受業於嶺南畫派大師賴明郎老師學習嶺南山水及花鳥至今。 由於曾投入花藝十餘年,水墨花鳥的學習很快便進入狀況,若干年後深感不足,陳芮蓉於是興起水墨山水的學習。她的生性務實、專注、沉靜、崇尚自由民主,自我要求期許甚深,喜歡畫作讓人一看就懂,不需解釋也能理解原意,這樣的個性與行事風格自然表現在作品中,讓人內心沉靜、充滿歡喜。 因為非科班出身,陳芮蓉因此格外認真學習,她認為思考、觀察與閱讀(包含讀圖)能力的加強可以豐富正確的邏輯概念,秉承此概念與中庸之道(平衡)的運用,如虛實、明暗、遠近、大小等,將使畫作更具生命力。 藝術之美具絕對主觀性,陳芮蓉期盼人們因為她的畫作得到身心靈的撫慰,如同個展的主題「靜雅悅心」一樣,散發出人性的真善美,藉此美化純樸良善的社會風氣,讓藝文活動得以正向發展。
首次入園者居多占 65.4%,參觀停留時間 多為二~三小時以間(包含用餐),主要使用自用車到達園區,得知園區訊息管道以親友推薦為多數,且多數為 自行安排前往占 77.2%。除此之外,由親友推薦占 28.8%最高,可見累積不錯品牌形象,另外再遊比率亦 不低,占 20.1%,未來將多運用多媒體提高園區訊息曝 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