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體中文|ENGLISH|FULL版|FUN版|FILM版
網站導覽 /局長信箱/電子護照
刊登/會員登入
商品搜尋
請選擇類別...
 
文創商品 > 出版產業或出版品
標題:高雄文獻第14卷第1期照片
113.06.15 瀏覽:9
高雄文獻第14卷第1期
刊頭語/許淑娟 【研究論文】 日治時期高雄勞工運動歷史變遷之探討/李文環 從跨國工程顧問交流看戰後高雄港擴建計畫與港灣知識變遷/呂采穎、王御風 王沃、王石定父子的漁業事業探討/吳菁萍 內門及其周邊地區「劉和反」民間傳說之探究/劉自仁 【文獻編譯】 國史館典藏《台灣新聞報》底片介紹/黃東凱 【田野現場】 隱藏於出版社背後的使命感:陳坤崙先生訪談錄/林讌伃、莊建華 【文化光影】 ....
標題:煎一壺時代補帖:高雄30家老中藥房的故事祕方照片
內容簡介 到南國尋漢方,入山林、倚海生、通縱貫 跟著17位以畫筆、文字和相機誌店的人,拜訪高雄30家老中藥房 根植於風土、外觀於時令,以故事重新連結與身體、自然的關係 並番外附錄5帖走跳高雄的實用妙方,及圖解虎頭包摺法與包藥紙圖輯! 神農氏的老智慧和新時代的草本思維,統統藏在地方藥舖裡……   人的一生離不開中藥鋪。現在的生活當中,很難找到一種行業,能像中藥舖一樣包辦生、老....
標題:魔幻聖貝:拉阿魯哇族的貝神照片
113.01.03 瀏覽:256
魔幻聖貝:拉阿魯哇族的貝神
內容簡介 用心撫摸貝殼時,人就是一片海洋; 聽著心裡有海的人說故事,也將看見天上的滿天星斗, 感受到他經過的風浪……我們是拉阿魯哇。 聆聽拉阿魯哇族最具特色的祭典「聖貝祭」及神話故事 認識主要位於高雄市桃源區的拉阿魯哇族族群歷史、祭儀文化與生命智慧 分享貝神文化的美好與祝福   一年一度的拉阿魯哇族聖貝祭到了,   族人紛紛從外地趕回部落,合力清掃、布置會所和祭儀場。 ....
標題:高雄文獻第13卷第2期照片
112.12.19 瀏覽:199
高雄文獻第13卷第2期
刊頭語/許淑娟 【研究論文】 16世紀高雄打狗山的歷史定位推論/施雅軒 共力新天地:日治時期高雄地區的沖繩人士群樣/蔡承豪 高雄水上警察之歷史變遷初探/黃建智 戰後初期星雲大師在高雄佛教堂之研究(1953-1959)/陳昱臻 【田野現場】 由公民科學資料初探壽山湧泉的發生機制/齊士崢、梁世雄、楊娉育、何立德、陳佳宏 專心致志、競競業業──高雄機廠廠長黃宜彬先生訪談錄/徐紹綱 張簡....
標題:驛遊未盡:高雄車站百年物語照片
112.11.30 瀏覽:1753
驛遊未盡:高雄車站百年物語
內容簡介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高雄文史采風   第一本同時收錄高雄車站第一代至第四代的車站傳記   收錄許多歷史照片,彌足珍貴!   車站,不僅僅是城市玄關、門戶,也可以是城市文化內涵的表徵。1908年縱貫鐵道的通車,不僅影響臺灣的經濟發展,也改變了聚落發展樣態。本書從第一代高雄車站開始講述,看它如何一步步由潟湖、鹽埕旁的車站,成為城市核心的樞紐。   鐵道由車站輻射而....
標題:高雄文獻第13卷第1期照片
112.06.15 瀏覽:396
高雄文獻第13卷第1期
刊頭語/許淑娟 【研究論文】 日治時期鳳山醫院初探(1896-1910)/王御風 戰後高雄鳳山鎮軍公教人員及其眷屬占據寺廟與撤離/邱延洲 舊三和銀行史實與空間考辨/陳坤毅 融合文化底蘊與設計感的族群創意美學:以當代那瑪夏布農族創藝家為例/王美青 【田野現場】 大正七年,六龜里的池田屋與樟腦產業盛況/游永福 高雄「新堀江」的由來和商圈成立(1988-2000)/張維正 【文化光影】....
標題:打狗開港:條約、海關、地方的三角關係照片
內容簡介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高雄研究叢刊   1858年《天津條約》的簽訂使臺灣進入歷史新頁,在此背景下,清朝與英國官員就開港設關如何實踐,在兩國之間和清朝內部都出現許多辯論與較量。眾所周知,臺灣最後共開雞籠、淡水、安平與打狗四個口岸,然而打狗原來並未載於條約之中,何以最後能夠成為條約口岸呢?過去多將打狗的開港視為中西衝突後回應西人要求的產物,這樣的討論往往將臺灣開港的過程簡化為一....
標題:半屏山腳的歲月:記憶高雄煉油廠照片
本書為高雄煉油廠退休員工紀錄高雄煉油廠由早期海軍第六燃料廠因政權更迭意外成為臺灣石化產業的基石,牽動著臺灣經濟發展的動力。高雄煉油廠走過七十餘年,留下大量與時代相應的建物、機具、出版品,也是許多代油人投入才華、熱血的場域。這本書將帶領眾人隨著油人的眼睛,一一走過、看見高雄煉油廠。 作者 陸寶原 1957年生於高雄市橋頭區五里林(水流庄),1981年進高雄煉油廠。曾參與《橋仔頭建築巡禮》及....
標題:山本悌二郎奠基的糖業新時代照片
111.12.22 瀏覽:723
山本悌二郎奠基的糖業新時代
書籍介紹 糖業是臺灣傳統重要產業,日本殖民統治時代更是引進新式製糖技術,山本悌二郎就是臺灣新式糖業的奠基者。他在臺灣一手創建臺糖會社,一直到戰後仍是重要的國營事業。山本於1927年昇任農林大臣回到日本,1937年去逝。可以說,山本就是臺灣近代糖業發展的縮影,凸顯了日本在臺灣殖民地發展的重要面向。2022年山本的銅像由日本佐渡市再回到高雄橋頭糖廠,更是牽動了日臺二國長達百年的情誼。 目次 ....
標題:高雄文獻第12卷第2期照片
111.12.15 瀏覽:456
高雄文獻第12卷第2期
作者簡介 許淑娟(主編)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莊天賜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資深研究員 黃鴻璋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研究生 曾立維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 莊淑姿  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副教授 謝永山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候選人 莊書豪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綜規管理部代理主任 王御風  國立高雄科技....
人氣排行
No.3
【出版產業或出版品】
No.4
【文創場域或網站】
Close

Contact Us

Subscribe error, please review your email address.

Close

You're now subscribed, thank you!

Close

There was a problem with your submission. Please check the field(s) with red label below.

Close

Your message has been sent. We'll get back to you soon!

Close